今年12月18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、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四十週年。北京舉行了隆重集會,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。
在人民的角度來看,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,實在離不開鄧小平1992年2月的南巡講話。
南巡講話的亮點至少有三個。
第一、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終止了無休止的關於姓社姓資的爭論。他提出衡量一切政策是非得失的標準是「三個有利於」: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、是否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、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。
第二個亮點更是石破天驚,他提出計劃和市場並非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,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。鄧小平這番話撥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航向,把僵化的、完全不靈活的、效率低下的、往往落後於形勢的計劃經濟體制,改變為市場經濟體制,讓中國的經濟走上了快車道,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、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。
第三、鄧小平南巡講話強調中國要警惕右,但主要是防止「左」。我認為這點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……